時評:朱清時不必弄得如此悲壯
[核心提示] 教育時評,南科大要高考,朱清時不必弄得如此悲壯。
新文化報評論 讀記者對南科大校長朱清時的訪談,可謂五味雜陳,一個清晰的感覺是,朱清時過于悲壯了,他要撞墻而行,他說反對已錄取學生參加高考(微博),而45名已錄取的學生在網上發表公開信拒絕參加高考。
南科大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塊試驗田,這塊試驗田,一如當年深圳特區的改革試驗一樣,不是要徹底跳出原來的體制“另搞一套”,而是在承認既有體制之下,為既有體制探索有益的經驗而改革。這是南科大進行試驗的基本前提。在這個大前提之下,朱清時是全球遴選出來的首任南科大校長。既然是遴選出來的校長,朱校長并不是該校的出資人,確實地說,朱校長其實只是政府請來的“經理人”。“經理人”有“經理人”的責權,也有“經理人”所不能左右的局面、不能干預的事務,否則,朱校長就不是校長,而是首長了。
因此,南科大再怎么試驗,也是在中國教育之田上試驗,朱校長再怎么有抱負理想,畢竟只是個“經理人”。具體而言,正如教育部新聞所說:教育部支持南科大的教改探索,但任何改革首先要堅持依法辦學,要遵循基本的教育制度。在許可的條件下可以大膽探索,在觸及根本之時,就對不起。比如,想要繞過高考招生體系,對南科大來說肯定是一次巨大突破,但這個突破卻是以否定高考所支撐起來的教育體系。主管部門有理由相信,今天,南科大可以繞過高考招生體系,那么,明天就會有效行者,教育還能抓在主管部門手里嗎?
當然要承認,朱校長所言極是,“只有學到真本事,被社會認可,才有含金量”,但是,教育在我們這里并非如此簡單的東西,培育還被賦予了太多的內涵,不是說培育社會、市場認可的畢業生就萬事大吉。相信從傳統大學校長任上走出來的朱校長更加清楚這一點。
我也不贊成朱校長說,“回去參加高考就是回到了體制內,實驗還有什么意義”。對于南科大來說,參加高考不等于回到體制內,因為,學生參加高考,無論考得好與壞,用朱校長的話說,都不會影響他們在南科大就讀,“因為他們已經被南科大錄取了”。南科大只管在有限的范圍里試驗就是,如果連試驗的機會都在強硬對抗中放棄,意義就無從談起。
簡單地對抗高考,或者說對抗基本的教育制度,不僅難以順利,實是一種太過悲壯的行為。應該說,南科大是在教育領域的一次改革,改革固然要沖突一些舊東西,但也一定是要有所妥協的。因此,改革不能有太多不切實際的革命浪漫主義,也不能搞得不順利則成仁的悲壯。
我們的改革者懷抱理想沒有什么不好,輿論對改革者寄予厚望也可以理解,不好與不可理解的,就在于當理想與現實矛盾時,不肯向現實稍作讓步。倘若退一小步可以換來進一大步,就是進前,何樂而不為?但我們的改革者往往偏好浪漫的、激烈的,舍生取義式的悲壯,那么,悲壯固然悲壯矣,其實除了悲壯改革毫無所成。(評論員 廖保平)
(本文來源:華商網-新文化報?)
上一篇 : 怎樣有效提高學習效率
下一篇 : 初中畢業上技校,你一樣可以找到“金飯碗”